|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辖区导航 > 南郑县

南郑县

关键词:南郑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汉中城市在线
  • 电 话:
  • 网 址:http://www.hanzhong123.com
  • 感谢 meileya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0328

    已有1网友参与纠错

  南郑县位于陕西省西南边陲、汉中盆地西南部。地处东经106°30107°22,北纬32°2433°07之间。北临汉江,南依巴山。县域南部与四川省通江县、南江县、旺苍县接壤,边界长度分别为48.7公里94.2公里15.8公里;西与陕西省宁强县、勉县为邻,边界长度分别为37公里83公里;东与城固县、西乡县毗连,边界长度分别为79.3公里39公里;北与汉中市汉台区隔江相望,边界长度为40公里。县界总长度为437公里。县境东西最长直线距离83公里,南北79公里,全县总面积2823平方公里。县政府驻地城关镇周家坪村,位于县境北部,东北距汉中城12公里,距陕西省省会西安280公里(经西汉高速公路)。有跨省公路汉中至南江路(四川)穿城而过;距汉中火车站13公里,距汉中飞机场10公里

【人口】  南郑县是陕西省人口较多的县(区)之一。2009年末,全县总人口为551398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95.32人。按公安户籍人口统计,全县户籍总人口551398人,其中男性288288人,占52.28%;女性263110人,占47.72%。全县户籍总户数为179092户,户平均人口为3.08人。在户籍人口中,非农业人口为80081人,占总人口14.52%。县辖镇人口147538户,445750人,占全县总户数的82.38%,占总人口的80.84%,户均3.02人。全县人口较稠密的镇有大河坎镇、城关镇,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公里1941人、1098人;人口较少的乡镇有西河乡、元坝镇,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公里12.05人、19.59人。
    年内人口变动情况:全县全年出生人口5000人,其中男2559人,女2441人,较2008年多生409人,户籍人口出生率9.08‰。全县全年死亡人口3231人,其中男1850人,女1381人,户籍人口死亡率5.87‰。 迁入本县人口6641人(省内迁入5186人,省外迁入1455人 )。迁出本县人口6636人(迁往省内5439人,迁往省外1197人 )。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21‰,比2008年上升1.25‰。
    近年来,人口老化趋势不断加深。2009年末,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8679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77%。

【民族】   据最近统计资料显示,居住南郑县的有18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99.3%。此外还有回、满、蒙古、藏、侗、苗、壮、黎、彝、瑶、布依、土家、朝鲜、普米、傈僳、拉祜、仡佬族等17个少数民族394人,约占总人口的万分之七。 

【语言】   本县行政区域属西北,但地处长江流域,与四川接壤,故语言基本属西南方言,个别地区还是地道的四川话,与国家推广的普通话相通,却有差异。
 

 【南郑历史】               南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考古工作者在县境北部的梁山脚下发现的龙岗旧石器遗址遗物证实,南郑地区早在120万年以前即有古人类生息繁衍;原始公社时期,已有较发达的农牧业和手工业。南郑是汉水流域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人类社会从古到今各个时期的承载、延续踪迹都可以在这找到。

    南郑地名,始见于《史记.秦本纪.六国年表》,秦厉共公“二十六(年),左庶长城南郑”。名称来源历史上有三种说法,其中“郑民南奔”说逐渐为大家所认同,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引《耆旧传》语:“南郑之号始于郑桓公。桓公死于犬戎,其民南奔,故以南郑为称”。

    南郑置县时间,史无明载。其地在殷商、西周时期即为汉水上中游地区重镇,为褒国所有。东周春秋为蜀地,战国时期秦置汉中郡,辖南郑县,南郑正式置县,为陕西置县最早的县之一。自公元前451年秦左庶长建筑南郑城后,历为汉中郡、道、府附郭首县。汉高祖刘邦为汉王时曾以南郑为都城;汉末张鲁以“五斗米道”在此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将近30年;三国时蜀汉与曹魏在南郑地区进行过激烈较量;晋武帝泰始年间,南郑为梁州及汉中郡治所。西魏废帝三年(554年),南郑县改为光义县,治所不变;隋开皇初年复称南郑县;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废汉川郡置梁州,南郑县为州治所;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南郑为山南道梁州属县;宋代,南郑为府辖县及路、府治所;元朝(1271~1368年)设陕西行中书省,南郑为兴元路路治,南郑县正式划归陕西;明朝时期南郑为汉中府治,其间明末农民起义军在南郑地区留下众多可歌可泣的斗争史话;清朝南郑属陕西布政使司汉中府辖县。民国17年(1928年),撤销汉中道,南郑县直属省辖。20世纪30年代初,南郑县是中国工农红军创建的川陕革命根据地之重要组成部分。1949年12月6日,南郑县被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随即将南郑分置为南郑县与南郑市。南郑县迁治与汉中城东的十八里铺,除汉中城及郊区归南郑市外,其余集镇和乡村仍由南郑县辖领。1954年底,将四川省通江县的碑坝区划归南郑县。1958年底撤销南郑县,辖区并入汉中市。1961年9月县市分设,划汉江以南原南郑县辖的冷水、汉山、红庙、南海、碑坝五区及原褒城县辖的高台、新集、黄官三区和原黎坪中心区的部分区域为南郑新政区。今南郑县实为两省四县(区)边缘地区组成的老名新县,属陕西省汉中市(地级)辖县。1996年6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区并乡,将原县辖的9区、10镇、58乡合并为19镇、19乡;2001年11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合并乡镇,全县辖18镇、12乡。乡镇以下行政村501个,村以下村民组3805个。2002年4月,成立社区居民委员会14个。2002年12月,汉中市民政局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理顺汉中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将南郑县大河坎镇所属的丁舒营村、董家营村、康家营村、苏家山村、回龙寺村、张家村等6个村民委员会划出,设立汉中经济开发区南区办事处,划归汉中经济开发区管理。至此,乡镇以下行政村为495个,村以下村民组3770个。

【南郑行政区划】

南郑县行政区划代码:610721。
  地势南高北低,山区占57%。丘陵浅山区占28%,平川区占l5%。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4.2℃,年平均降水量970毫米。
  南郑县辖18个镇、12个乡:城关镇、圣水镇、大河坎镇、协税镇、梁山镇、阳春镇、高台镇、新集镇、濂水镇、黄官镇、青树镇、红庙镇、牟家坝镇、法镇镇、湘水镇、小南海镇、碑坝镇、元坝镇、胡家营乡、歇马乡、郭滩乡、忍水乡、两河乡、塘口乡、喜神乡、高家岭乡、西河乡、福成乡、白玉乡、魏家桥乡。

【土地资源】     县国土资源局根据全国土地资源调查数据显示,全县土地总面积2823.78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254150.68公顷(包括耕地48213.91公顷,园地2282.31公顷,林地151868.87公顷,牧草地8663.78公顷,其它农用地9788.48公顷);建设用地10387.25公顷(包括居民点工矿用地8551.02公顷,交通运输用地750.94公顷,水利设施用地1085.29公顷);尚未利用地17840.51公顷(包括荒草地、沙地、裸土地等14868.55公顷和河流水面、苇地、滩涂等其它土地2971.97公顷)。全县人均土地面积0.509公顷(7.71亩),人均耕地0.087公顷(1.31亩)。
【矿产资源】     全县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储量较大,品味较高。现已发现的矿产资源24种,矿产地139处。已经过不同程度的勘查,有探明基础储量及资源量的矿产10种,矿产地24处。矿产资源中,金属类8种:铁、钛、钒、铜、铅、锌、镍、钴;非金属类16种:白云岩、石英岩、石英砂岩、玄武岩、长石、黄铁矿、磷、石灰石、高岭土、砖瓦粘土、大理石、花岗岩、水晶、重晶石、煤、矿泉水等。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碑坝地区,非金属矿分布在浅山丘陵地区。矿藏中,石灰石、花岗岩、石英砂岩、白云岩、高岭土等,在汉中市占有重要位置,尤以分布在上、下梁山的石灰石储量大,达12613万吨,且品位高,易开采。硅矿储量约1000万吨。铁矿882万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按1990年不变价)估算约754亿元。目前除已经或初步开采的14种矿产外,其余尚待开发利用。
【生物资源】     南郑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繁衍。人工栽培植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洋芋、红薯、油菜、烟叶、花生等。蔬菜主要有萝卜、白菜、番茄、黄瓜、苦瓜、茄子、山药、芋子、魔芋、芦笋、瓜类等35种。此外,水生经济作物如莲藕、茭白等,遍布河塘。野生植物以乔灌木、中药材、花、草为主。已知乔灌木57科、164种,主要有油松、巴山松、马尾松、栎类、桦类、漆类,杉、柏、椿、竹等;还有油桐、油茶、油橄榄、茶叶、桑、花椒、棕榈、楠竹等亚热带树种;果类主要有核桃、板栗、柿子、石榴、猕猴桃、桃、李、杏、梨、枇杷、樱桃、柑、桔、大枣等。药用树种主要有杜仲、厚朴、樟类;珍惜树种主要有冷杉、银杏、粗榧、红豆杉、鹅掌楸等约14科、18种。中草药用植物品种多、品质好、数量多,计有661种,已开发169种。大宗药材主要有杜仲、天麻、黄柏、枣皮、五倍子、黄姜、乌药、党参、元胡、栀子、细辛、金银花等,贵重药材有麝香、熊胆、牛黄、黄连等。其中党参、天麻、何首乌、绞股蓝等分布广、出产多,为传统出口药材。全县林业用地18万余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1.8%,活立木总储量1188万立方米。全县有草地近3.26万公顷,可利用面积3.06万公顷,已利用2.3万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75%,其中300亩以上的大块草场33块。草地植物多达56科、600多种,可用作饲草者500多种。
    动物资源丰富。据陕西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在本县初步普查,已发现兽类5目、11科、18种;鸟类9目、22科、81种;两栖爬行类3目、7科、14种。内有属国家Ⅰ级保护动物豹、金雕、林麝、鹮 、黑鹳五种;Ⅱ级保护的25种,主要有猕猴、黑熊、水獭、大灵猫、小灵猫、鬣羚、鸳鸯、雀鹰、斑头鸺、红腹角雉、大鲵、斑羚、豺、金猫、黄羊、苍鹰、秃鹫、燕隼、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普通雕、长耳鹄、川陕哲罗鲑、秦岭细鳞鲑、中华虎凤蝶等;属陕西省重点保护动物有狼、猪獾、花面狐、小麂、毛冠鹿、狍、大白鹭、小白鹭、夜鹭、画眉、红嘴相思鸟、秦岭腹蛇、秦巴北鲵、玉带凤蝶、蟾眼蝶等16种;一般保护动物有麻雀、野兔、野猪、狐狸、黄鼠狼、竹鼠、杜鹃等100多种。家畜家禽主要有猪、牛、驴、羊、免、犬、猫、鸡、鸭、鹅、鸽、鹌鹑等。水生动物有鱼、虾、鳖等30多种。
【水资源】     全县河流密布,水量丰盈。水资源总量24.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3.5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4527立方米,比全国人均2685立方米高55%;耕地每公顷占有79707立方米,均高于陕西省及全国人均占有数。地表水时空分部变化大,丰枯悬殊,水质总体良好。地下水资源较多,年平均补给量为6.084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0.636亿立方米,占地下水资源量的73.8%,目前,年开采量0.2亿立方米,占可采量35%;大部分地区水质良好,氟化物偏低,适宜工农业和人畜用水。全县水能蕴藏量24.2万千瓦,其中可开发量6.07万千瓦。目前已开发利用0.5万千瓦,占可开发利用量的9.1%。现已建成水库60余座,总库容7870余万立方米,集灌溉、发电、旅游、养殖于一体,收到良好效益。在米仓山区建成的数十座小水电站,为山区面貌的改变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但水能资源潜力依然很大,需要多方投资开发。
【旅游资源】     南郑地处秦岭、巴山之间。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跌宕起伏的山川地貌,温暖湿润的海陆气候,使境内北方风貌与江南风采融合贯串,互映互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陕南秦巴山地生物植被和湖光山色。本县旅游资源基本形成六大类型:一是地貌旅游资源。如岩溶地貌、石灰岩地貌、花岗岩地貌等,具体的有梁山、汉山、龙头山、小南海、大佛洞等。二是水体旅游资源,以红寺湖、南湖等水库湖面为主。三是生物旅游资源。如黎坪国家森林公园、福成乡明三湾猕猴自然保护区等。四是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如龙岗寺古人类遗址、圣水寺、金华寺等古刹名寺及名胜古迹等。五是红色旅游资源。南郑县是革命老区县,1927年就有了中共地下党组织活动的踪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南郑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四方面军在碑坝地区留下了许多红军石刻标语遗迹;何挺颖、左明等革命先烈功绩卓著;中共陕南特委、南褒西南区委掀起地方革命高潮;南郑红军独立团、巴山游击队浩气长存;“红色交通线”贯穿全境,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光辉史迹。已建有何挺颖革命烈士纪念碑、川陕革命根据地南郑纪念馆和川陕革命根据地汉中纪念馆。六是新兴的生态观光农业旅游资源。主要有罗帐岭茶园、圣水大沟桃源、大河坎镇“新源农业科技观光园”、高台镇红星村果园、圣水朵彩花卉示范基地以及分布于各地农村的一批“农家乐”观光休闲旅游地等。
    现已开发利用的主要景区有黎坪国家森林公园、南湖、红寺湖、小南海、龙岗寺、圣水寺等30余处。目前,以山雄、水秀、林美为特征的自然风光,与集梁山古人类遗址、革命历史遗址和古刹名寺为一体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南郑旅游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1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